

醬汁多樣的碌碌(Lok Lok)
這次在檳城第一次吃到樂樂或碌碌(Lok Lok),跟閩南語「漉(lok)喙」的「漉」發音一樣,事實上它的做法也是在白水中涮一涮,就像是把串料漉漉。待浮起後就代表熟了,一旦取起後,就不要再放回鍋內加熱了。 去了馬來西亞十多次,卻是第一次吃碌碌。因為它看起來很像台灣的黑輪,把魷...


【星洲日報專欄】雨天添胡椒,暖胃又暖心
全文詳見 http://www.sinchew.com.my/node/1770246 雨天添胡椒,暖胃又暖心 圖文|陳靜宜(台灣飲食專欄作家) 位於八打靈再也的順發記,對我而言是很有意義的一家店。首先,它是由在地飲食作家林金城帶路,是我在馬來西亞吃到的第一個早點,他...


跟大臉湯包親嘴
蟹黃湯包是我認識江蘇省靖江市的第一步,請容許我幫它暫時取個綽號叫「大臉湯包」,因為光叫蟹黃湯包不足以表達此湯包獨特性的百分之一。 這湯包外觀圓扁,有28至32道摺子,直徑約10公分,感覺就要跟臉一樣大,而稍一移動,湯汁便在湯包裡流貫,清晰可見。怎麼吃呢?可不像小籠湯包可以移...


從台灣排骨麵吃到禮運大同篇
在臺北白活了幾十年,竟到現在才吃到這家排骨麵店,不管店名是甚麼,我逕自將它取為「過街排骨」。 因為店面小而客人多,不知自何時開始,對街一間空的二層樓房就延伸成了「分店」,每到用餐巔峰時刻,熟門熟路的客人自然知道在店頭點餐,接著到對街的分店等候,不久店員就會把剛炸好的排骨麵端...